2008年5月31日

中文字的樂趣

中文字由於筆畫多,在寫法上也就比較講究,多一點、少一劃,
意思就天差地別,甚至有時會鬧笑話。繁體如此,簡體也不例外。

前陣子看到餐廳裡面本來貼的「保持安靜」,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
最後兩個字少了幾個部位,變成了「保持女青」了;
然後在公司前面的公車站牌,也從「大环」被加工成了這樣:


「人坏」

一方面雖然別有巧思,不過同時也不難看出這些人的公德心...

2008年5月30日

淋巴排毒 (十八禁)

一向標榜清新純潔但是沒什麼營養的本格,終於在沈寂已久之後變質了...
現在的話題終於打破禁忌,逐漸的向大人的世界靠攏當中...

今天的新聞:淋巴排毒 半套新行話



中間這句『進行"淋巴排毒",直到"噴出"...』
不知道為什麼會浮現動作片當中被"毒液"噴得滿臉都是還很高興的畫面啊~~~XD

2008年5月19日

變質的愛心?數字會說話?

四川震災發生的第三天,公司發動募捐,在當時的公告當中,有主管在上面批註「請各位發揮愛心,盡個人的一份心力」,
第二行:「我捐獻RMB1000.-」,後面就是這個主管的署名。當時我就隱約的感受到不對勁,覺得這樣的作法稍有不妥。

災後第七天,我的預感成真。
在通知各單位配合下午兩點二十八分默哀三分鐘後不久,上面集合相關人員宣布相關新措施,
也同時讓我對這樣的政策和作法徹底不屑:
由於過去幾天的募款,高層認為員工的參與度不夠,捐款的金額太少,
無法表現對災區的支持和向心,因此要求各單位建立捐款人名冊,改為記名捐款。
整個令人囧到底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當初就規定「一日捐」或是「幾日捐」甚至是認捐扣薪得了,
何必讓部分的人捐獻部分之後,再來搞這一套?之前捐的要不要自己去登記?
再者,記名的方式是要表達什麼?捐得多就是比較有愛心、多支持嗎?
我的一百塊可能是他三天的薪水,五十塊錢也許就是他這個月最後剩下的生活費,
記名字藉此來增加對「愛心」的壓力,究竟是真的為了「愛心」,還是「面子」?
這種有競爭意味的愛心到後來多少都會變質。

一分的善心可以發揮十分、百分的行動力;百分的善心也可能被物化成微不足道的雞肋。

這幾天網路上開始出現各企業捐款的排行,也出現「因為XX捐款少,所以大家抵制XX」這樣的聲音,
或是「XXX救難隊救出XX人,OOO救難隊救出OO人,所以XX比OO對災區更有貢獻」等等的,
如果愛心和貢獻到最後變成這些網路閒人的嘴泡,個人認為這些言論才更需要抵制。

非官方的統計,災後第一時間,成都地區的計程車有七成已經連夜趕到第一線災區協助運送人員及物資,
這些無法統計及量化的付出,每位司機都是響噹噹的無名英雄!

2008年5月15日

但願災區的人們都能平安...

五月十二日,星期一。
不知道是真的忘記什麼事情還是隱隱約約的巧合,一整早心裡面覺得有東西卡卡的。
下午三點多,同事知道我女友是四川人,趕緊通知我說四川發生了大地震,
雖然女友是在外地工作,第一時間還反應不過來,但是打了幾次電話,老家電話打不進去,
一直到第二天,輾轉得到消息說家裡一切平安,心中的石頭才落了下來。

這幾天隨著災情的傳出,網路上的各種報導,整個地震的慘況也逐漸浮現,
實際情況比一開始想像中的嚴重,就像九二一的第一天,知道台北有大樓倒了,
卻不知道埔里已經成了一片廢墟。

在更多的救援和物資需要陸續進入災區的同時,也許是因為政體過往的處事方式,
也或許是因為過去類似狀況的遭遇,在網路上泛起不少的討論,竟然有人認為這是天譴、現世報,
救援是在幫助敵人、冷眼旁觀等等想法,其實我心裡面只有這樣的感受:
當人命變成一個個不斷跳動的數字時,即便不幫忙,也不該落井下石,
不論對方是誰,拜託,那還壓在下面的,可是一條條的人命啊!

感謝那些伸出援手的人們,但願災區的人們都能平安...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