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差不到了暑假中期,黃昏偶然比較空閒時在外散步,那景象,
總會不經意的回想起我小時候印象深刻,而且很好聽的一首歌。
歌名取得很有意思,這首歌也許不算是情歌,但稱得上「也是情歌」的情歌(好繞),
原本是由陳彼得作詞作曲,在1981年發行過專輯,後來刀郎翻唱過這首歌,
不過個人還是感覺原唱比較輕快,那種帶有俏皮的期待,反而讓歌曲的意境更能展現出來。
話說小時候聽這首歌,很喜歡它的旋律,雖不知道歌詞也跟著依呀亂哼,
另一方面又受到當時電視連續劇的影響,總覺得歌曲中的畫面頗詭異的:
「走過小橋頭 在那沙灘上」,為什麼無端端的冒出「老爺子屬下」?
難道前面「我可愛的她」就是在暗示說這是一段女僕和司機的戀情?!
後來才發現其實是自己想像力太豐富了點... XD
對這首歌有興趣的人可以前往Ct Yang大大的Blog,可以收聽這首歌,
以下是引用自該站的歌詞:
作詞:陳彼得 作曲:陳彼得
我可愛的她呀在哪裡 為什麼沒有她的消息
我可愛的她呀在哪裡 不要忘了今晚的約定
夕陽下山後 月亮掛枝頭 萬家燈火
走過小橋頭 在那沙灘上 老椰子樹下
我要請那晚風帶句話 請妳珍惜我柔柔的情意
我要請那雲兒告訴她 不要忘了今晚的約定
2008年7月24日
[Gladiatus] 神奇的任務獎勵...
2008年7月23日
恐怖片的奇妙設定
不知道是因為電影看多了才有這樣的習慣,還是因為越來越多的電影會埋彩蛋,
現在常常無聊到會去注意一些很不起眼的畫面或是某一個動作,甚至不停的回放,
去看某一個定格中的畫面等等,去確認一些事情,有時就真的會有意外的收穫,
只是不知道那是故意的還是無心的。
大多數的恐怖片大概都少不了血腥、巨響或是突然冒出來的東西嚇人,
而殭屍雜魚也幾乎成了很多影片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有時候為了營造場面和陣仗,
動用成千上百的特殊化妝佈滿街道或山谷來壯大聲勢,看了就是有說不出的歡樂...
但是,問題來了。
只會走來走去的殭屍問題還小,那些會攻擊人的問題就很大了。
先撇開殭屍體力來源,尤其是那些殭屍化之後體力肌力突然升級的不提,
請問殭屍是怎麼識別敵我的啊?常常劇情就是一群追著一個人猛咬,
過一會,被咬死或感染的,就跟著一整群四處去咬人,這是什麼設定啊?
現代的殭屍都這麼合群?
現在常常無聊到會去注意一些很不起眼的畫面或是某一個動作,甚至不停的回放,
去看某一個定格中的畫面等等,去確認一些事情,有時就真的會有意外的收穫,
只是不知道那是故意的還是無心的。
大多數的恐怖片大概都少不了血腥、巨響或是突然冒出來的東西嚇人,
而殭屍雜魚也幾乎成了很多影片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有時候為了營造場面和陣仗,
動用成千上百的特殊化妝佈滿街道或山谷來壯大聲勢,看了就是有說不出的歡樂...
但是,問題來了。
只會走來走去的殭屍問題還小,那些會攻擊人的問題就很大了。
先撇開殭屍體力來源,尤其是那些殭屍化之後體力肌力突然升級的不提,
請問殭屍是怎麼識別敵我的啊?常常劇情就是一群追著一個人猛咬,
過一會,被咬死或感染的,就跟著一整群四處去咬人,這是什麼設定啊?
現代的殭屍都這麼合群?
2008年7月21日
電腦不但會選花生,還會落石喔?
科技是因應人類的需求而產生的,但是如果不去瞭解科技甚至一昧的依賴科技,
最後捨棄人類應有的判斷或是本能,到最後只會招致災禍。
例如之前在癮科技上面的這個「GPS整人事件又一椿,還刷新記錄唷!」就是一個例子。
但這篇我想要提的不只是這個,而是這些報導。請看:GPS指引走南橫 落石斷芳魂

這個標題實在具有強烈誤導嫌疑,看標題,很容易讓人以為是因為在GPS引導之下才被落石擊中,
實際上看了內容才知道,GPS引導→走南橫→爆胎→搭便車→遇到落石,這落石干GPS啥事?
就像前面一開始提到的,大雨之後的山區本來危險性就高,一昧照著GPS往山裡去本來就不合理,
結果遇上了天災,而又被報得像是人禍一般。同一則新聞,在其他報導相對的還中肯些:
卡玫基釀災》搭便車 遭南橫落石砸死
也許現在的媒體競爭激烈,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報導的質量卻未見有所提昇。
新聞抄抄抄,記者拷拷拷,登PTT或是挖無名甚至外國謠言網站,連採證都不用查就直接登了,
難怪記者會被人冠上文化流氓的惡名;內容不實也就算了,連標題也竭盡聳動之所能,
所以才會有這樣的「佳作」出現,難怪會有那麼多人對時下新聞品質搖頭。
行文至此,突然想起幾個月前在訂閱的部落格上看到的「失敗的人因工程實例」,
也許對記者來說,這樣子的手法是賣新聞的好手段,但是在某方面來講,
能不能算是誤導讀者的一個實例?
最後捨棄人類應有的判斷或是本能,到最後只會招致災禍。
例如之前在癮科技上面的這個「GPS整人事件又一椿,還刷新記錄唷!」就是一個例子。
但這篇我想要提的不只是這個,而是這些報導。請看:GPS指引走南橫 落石斷芳魂

這個標題實在具有強烈誤導嫌疑,看標題,很容易讓人以為是因為在GPS引導之下才被落石擊中,
實際上看了內容才知道,GPS引導→走南橫→爆胎→搭便車→遇到落石,這落石干GPS啥事?
就像前面一開始提到的,大雨之後的山區本來危險性就高,一昧照著GPS往山裡去本來就不合理,
結果遇上了天災,而又被報得像是人禍一般。同一則新聞,在其他報導相對的還中肯些:
卡玫基釀災》搭便車 遭南橫落石砸死
也許現在的媒體競爭激烈,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報導的質量卻未見有所提昇。
新聞抄抄抄,記者拷拷拷,登PTT或是挖無名甚至外國謠言網站,連採證都不用查就直接登了,
難怪記者會被人冠上文化流氓的惡名;內容不實也就算了,連標題也竭盡聳動之所能,
所以才會有這樣的「佳作」出現,難怪會有那麼多人對時下新聞品質搖頭。
行文至此,突然想起幾個月前在訂閱的部落格上看到的「失敗的人因工程實例」,
也許對記者來說,這樣子的手法是賣新聞的好手段,但是在某方面來講,
能不能算是誤導讀者的一個實例?
2008年7月9日
防火長城
大多數在接觸網路的朋友應該對中國的防火長城不陌生,為什麼是防火長城呢?
其實因為長城本身是石材建築,所以本來就能防火...
(如果寫這篇只是要提這個,相信有人會發誓再也不來逛這個沒營養的BLOG了...)
基於多方因素考量,對岸的中國在網路過濾這塊下了很大功夫,
這對從小資訊就很開放的我們來說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另一方面,對岸也有不少朋友不知道有這回事,這點其實也不意外,
因為壓根兒就沒見過,網頁上找不到就是找不到,通通都「和諧」掉了。
所以在讓他們見到wiki百科、台灣新聞網站以及一些被官方封鎖的網站時,
彷彿見到新大陸一般,這也是令我們難以想像的。
雖然,中共強調他們真的沒有檢查網路,當然這是此地無銀,
在大陸待過的人就知道,敏感的網站或關鍵字以及郵件出現奇怪的情形,
十之八九就是這個防火長城幹的好事。
最近隨著奧運的接近以及各界的壓力,好像這情況有點變化了,
原本blogspot在大陸是無法看到的,最近竟然陸陸續續出現大陸境內的IP,
不曉得是真的放寬了或者只是因為設備故障出現的假象,但是不管怎樣,
就限制言論自由這點無法鬆綁的話,縱然有再多的國際活動和交流,
一樣是無法擺脫人權爭議和落後國家的陰影。
其實因為長城本身是石材建築,所以本來就能防火...
(如果寫這篇只是要提這個,相信有人會發誓再也不來逛這個沒營養的BLOG了...)
基於多方因素考量,對岸的中國在網路過濾這塊下了很大功夫,
這對從小資訊就很開放的我們來說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另一方面,對岸也有不少朋友不知道有這回事,這點其實也不意外,
因為壓根兒就沒見過,網頁上找不到就是找不到,通通都「和諧」掉了。
所以在讓他們見到wiki百科、台灣新聞網站以及一些被官方封鎖的網站時,
彷彿見到新大陸一般,這也是令我們難以想像的。
雖然,中共強調他們真的沒有檢查網路,當然這是此地無銀,
在大陸待過的人就知道,敏感的網站或關鍵字以及郵件出現奇怪的情形,
十之八九就是這個防火長城幹的好事。
最近隨著奧運的接近以及各界的壓力,好像這情況有點變化了,
原本blogspot在大陸是無法看到的,最近竟然陸陸續續出現大陸境內的IP,
不曉得是真的放寬了或者只是因為設備故障出現的假象,但是不管怎樣,
就限制言論自由這點無法鬆綁的話,縱然有再多的國際活動和交流,
一樣是無法擺脫人權爭議和落後國家的陰影。
你大頭,我頭大
雖然我不太相信無為而治那樣的神話,但是如果遇到那些嚴重越俎代庖的主管還真是頭痛。
公司組織近期做了一些調整,表面上說是依據最新的架構所做的人事變動,
但是怎麼看都是因應主管而做的調整:生管、訂單的主管現在是管理處老大;特助則是管財務室。
表面上看來一切都很正常也很順利。
錯!(這飯一點都不黯然也不銷魂...)
現在財務室的主管跨足到管理處來要求人力資源部的工作,而管理處的老大竟然也不吭聲,
給人的感覺還是著墨在以前的生管和訂單多些...
如果是這樣,為什麼不讓特助來管理處得了,也讓原本生管、訂單的老大繼續管他原來的?
另一方面,對於這樣的狀況雖然大家都不意外,只是如果要去干涉別人業務,就不應該轉包,
不然這下可好,財務跨足到人事的工作現在掉到我頭上了,那這樣算什麼?
最近慢慢發現自己處在公司裡面一個很微妙的狀態:
我的老大忙到沒時間管我,其他的老大每個人都可以跟我提建議和工作要求,
所以原本管資訊室的人接關務也就算了,現在還要幫人事畫組織架構圖、寫研發基本教材,
協調MRP上線同時還要幫ISO弄電子表單...
坦白說,老大有多少本事我們當然管不著,只是,請不要自己亂接單又發外包啊...
你大頭,我很頭大啊~
公司組織近期做了一些調整,表面上說是依據最新的架構所做的人事變動,
但是怎麼看都是因應主管而做的調整:生管、訂單的主管現在是管理處老大;特助則是管財務室。
表面上看來一切都很正常也很順利。
錯!(這飯一點都不黯然也不銷魂...)
現在財務室的主管跨足到管理處來要求人力資源部的工作,而管理處的老大竟然也不吭聲,
給人的感覺還是著墨在以前的生管和訂單多些...
如果是這樣,為什麼不讓特助來管理處得了,也讓原本生管、訂單的老大繼續管他原來的?
另一方面,對於這樣的狀況雖然大家都不意外,只是如果要去干涉別人業務,就不應該轉包,
不然這下可好,財務跨足到人事的工作現在掉到我頭上了,那這樣算什麼?
最近慢慢發現自己處在公司裡面一個很微妙的狀態:
我的老大忙到沒時間管我,其他的老大每個人都可以跟我提建議和工作要求,
所以原本管資訊室的人接關務也就算了,現在還要幫人事畫組織架構圖、寫研發基本教材,
協調MRP上線同時還要幫ISO弄電子表單...
坦白說,老大有多少本事我們當然管不著,只是,請不要自己亂接單又發外包啊...
你大頭,我很頭大啊~
2008年7月3日
2008年7月2日
中文豎起來了...
┃ │以│蠻│ │轉│直│整│完│電│果│ ┃
┃ │來│有│ │向│式│行│一│腦│要│ ┃
┃原│橫│意│這│,│的│距│整│橫│打│在┃
┃網│書│思│篇│想│文│高│篇│著│些│從┃
┃站│的│的│是│像│件│度│東│打│公│前┃
┃請│中│。│在│完│時│寬│西│的│文│個┃
┃點│文│姑│電│成│,│度│,│設│或│人┃
┃這│,│且│腦│後│往│字│再│計│是│電┃
┃邊│終│不│玩│的│往│體│去│,│報│腦┃
┃。│於│論│物│樣│就│大│下│在│告│還┃
┃ │可│實│上│子│要│小│一│P│,│沒┃
┃ │以│用│看│。│先│等│堆│E│有│有┃
┃ │直│性│到│ │在│等│印│2│時│開┃
┃ │著│如│的│ │腦│,│表│或│就│窗┃
┃ │寫│何│介│ │中│如│機│漢│是│戶┃
┃ │了│,│紹│ │自│果│控│書│要│的┃
┃ │。│起│,│ │己│需│制│當│﹁│年┃
┃ │ │碼│覺│ │先│要│碼│中│順│代┃
┃ │ │長│得│ │完│印│來│先│從│,┃
┃ │ │久│還│ │成│出│調│打│﹂│如┃
┃ │來│有│ │向│式│行│一│腦│要│ ┃
┃原│橫│意│這│,│的│距│整│橫│打│在┃
┃網│書│思│篇│想│文│高│篇│著│些│從┃
┃站│的│的│是│像│件│度│東│打│公│前┃
┃請│中│。│在│完│時│寬│西│的│文│個┃
┃點│文│姑│電│成│,│度│,│設│或│人┃
┃這│,│且│腦│後│往│字│再│計│是│電┃
┃邊│終│不│玩│的│往│體│去│,│報│腦┃
┃。│於│論│物│樣│就│大│下│在│告│還┃
┃ │可│實│上│子│要│小│一│P│,│沒┃
┃ │以│用│看│。│先│等│堆│E│有│有┃
┃ │直│性│到│ │在│等│印│2│時│開┃
┃ │著│如│的│ │腦│,│表│或│就│窗┃
┃ │寫│何│介│ │中│如│機│漢│是│戶┃
┃ │了│,│紹│ │自│果│控│書│要│的┃
┃ │。│起│,│ │己│需│制│當│﹁│年┃
┃ │ │碼│覺│ │先│要│碼│中│順│代┃
┃ │ │長│得│ │完│印│來│先│從│,┃
┃ │ │久│還│ │成│出│調│打│﹂│如┃
2008年7月1日
自己酸葡萄還說別人鐵公雞?
今天早上從Google Reader看到這則新聞:
頭彩得主 鐵公雞大有人在
另外一篇也是同一位記者:
中頭彩捐2億給教會 彩券史上最大方
看完之後心裡有一點感想,好像現在這個世界,只要有數字就免不了會有比較,
只是個人認為有些比較是多餘而且不必要的,尤其是涉及個人意願的時候。
結果錦上添花的多了,雪中送炭的少了。
前陣子的四川大地震,各方踴躍捐款,到後來不知為何變成比較各國的指標,
捐得越多表示對災民越關心、對同胞越關懷、對中國越友善等等,
甚至變成各企業捐款的善心表現,捐款太少的還有無聊的網友要發起抵制,
拒買商品之類的舉動,好事者眾,一整個莫名其妙。
就連自己上班的地方也深受波及,出現這樣的怪事:變質的愛心?數字會說話?
現在這個理財版的記者的報導也是相當令人無言,別人鐵公雞,關你什麼事?
別人愛捐不捐,純屬個人意願,旁人置喙什麼?自己酸葡萄還說別人鐵公雞?
是不是現在記者太多太好混了,沒有新聞就挖這些來寫?
這樣的媒體發揮了什麼教育大眾的效果?這樣的新聞歸類在理財版面,究竟是哪裡理財了?
有些時候這些記者真的讓人不敢領教,而且這樣的新聞後來還被其他媒體踢爆:
教會、彩券行:沒收到紅包
看起來後續的報導會很有意思,等著看吧。
頭彩得主 鐵公雞大有人在
另外一篇也是同一位記者:
中頭彩捐2億給教會 彩券史上最大方
看完之後心裡有一點感想,好像現在這個世界,只要有數字就免不了會有比較,
只是個人認為有些比較是多餘而且不必要的,尤其是涉及個人意願的時候。
結果錦上添花的多了,雪中送炭的少了。
前陣子的四川大地震,各方踴躍捐款,到後來不知為何變成比較各國的指標,
捐得越多表示對災民越關心、對同胞越關懷、對中國越友善等等,
甚至變成各企業捐款的善心表現,捐款太少的還有無聊的網友要發起抵制,
拒買商品之類的舉動,好事者眾,一整個莫名其妙。
就連自己上班的地方也深受波及,出現這樣的怪事:變質的愛心?數字會說話?
現在這個理財版的記者的報導也是相當令人無言,別人鐵公雞,關你什麼事?
別人愛捐不捐,純屬個人意願,旁人置喙什麼?自己酸葡萄還說別人鐵公雞?
是不是現在記者太多太好混了,沒有新聞就挖這些來寫?
這樣的媒體發揮了什麼教育大眾的效果?這樣的新聞歸類在理財版面,究竟是哪裡理財了?
有些時候這些記者真的讓人不敢領教,而且這樣的新聞後來還被其他媒體踢爆:
教會、彩券行:沒收到紅包
看起來後續的報導會很有意思,等著看吧。

